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先來分享一點個人經驗吧。記得在今年年初,我的左手虎口還有中指、無名指的第一節長了一顆一顆的疹子。後來慢慢變成白色水泡,長得有點像「西米露」,很癢很不舒服。當時我不停的抓、擠、摳,最後反而讓左手變得更紅、更癢,不得已才去看了皮膚科。醫生說,這應該是因為過敏引起的「汗皰疹」。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夏天了,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每年夏天一到,很多人都會發生一樣的問題。因此今天特地蒐集了許多關於「汗皰疹」的醫療資訊,結合一些個人的經驗,帶大家一起認識這個常見的皮膚疾病!

(開始前貼心提醒,今天的文章不會出現汗皰疹的患部圖片,要麻煩各位再另外去Google一下了。)

汗皰疹會傳染嗎?跟流汗有關?


既然叫「汗」皰疹,想必它一定跟流汗有關囉?這是第一個容易誤會的地方。一開始醫生們曾經認為汗皰疹是汗腺阻塞所引起,所以才給它起了這個中文名字。雖然的確有四成汗皰疹患者有手部多汗的問題,不過經過病理切片等研究,目前已經證實汗皰疹跟流汗的關連並不大囉。

另外,汗皰疹其實也不屬於「皰疹」,而是屬於「濕疹」的一種。醫學上的皰疹單指「皰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並且具有傳染力;而濕疹的原因主要在個人免疫、體質,以及環境氣溫等綜合因素影響,跟細菌、病毒無關,也沒有傳染風險。常見的「富貴手」、「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都可以算是濕疹類疾病的一種。

這邊做個小結論:汗皰疹跟流汗無關,而且也不會傳染。因為命名引起的誤會一旦解開,想必大家也能夠稍微放心一點了。

汗皰疹出現在手、腳的症狀


如果身上開始長水泡,要怎麼知道它是不是汗皰疹呢?我們可以先從水泡長的部位來做初步判斷。汗皰疹大多出現在四肢的末端,像是手掌、腳掌兩側、手指、腳趾這些地方,有8成發生在手;2成發生在腳,而且腳部的汗皰疹還有機會帶動手部。初期症狀如下:

  1. 一開始,手腳會長出一顆一顆的尖丘狀的突起物(丘疹),並慢慢形成又小又硬的水泡。
  2. 水泡開始發癢並且匯聚,如果不慎抓破,會導致紅腫發炎。
  3. 大概兩個禮拜後,水泡會慢慢消下去,皮膚開始有脫皮、乾燥、角質增厚的狀況。

雖然汗皰疹大約兩個禮拜就會進入了復原期,但有很大的機會再次復發。如果短期內反覆出現,就會演變成所謂的「慢性汗皰疹」了。它的後期症狀包括:

  1. 患部可能不再發水泡,而是脫皮、龜裂的情況加重。
  2. 皮膚從發癢變成刺痛、割傷般的疼痛感。
  3. 出現在手指的慢性汗皰疹,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指甲變形、甲床分離,也就是所謂的「甲溝炎」或「灰指甲」。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請記得要盡快到皮膚科報到喔!

汗皰疹與香港腳


「汗皰疹」和「香港腳」的關係也常常被提起。雖然汗皰疹本身不會傳染,但是發生在腳部的汗皰疹卻有機率引起黴菌感染,併發可能傳染的香港腳。雖說如此,如果一發現腳癢、脫皮,就直接拿香港腳軟膏來擦,不僅可能沒有效果,還會導致症狀惡化喔!

那大家就會好奇,怎麼分辨香港腳跟腳部的汗皰疹呢?可以從腳的位置判斷。香港腳一般都發生在容易滋生黴菌的腳趾縫之間;而汗皰疹容易出現在腳掌、足弓、腳趾尖端等部位。不過實際上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因此還是需要皮膚科醫生第一時間的判斷,並且對症下藥才行。

汗皰疹的成因是什麼?


上面提到「濕疹是由綜合因素影響的皮膚病」,因此汗皰疹的成因也可以從很多面向解釋。雖然沒辦法完全斷定每個患者的病因,但醫生經由臨床統計,歸納出了幾個常見的因素。

根據數據,汗皰疹的病患以20到40歲的年輕族群為主,女性的患者也比男性多出兩倍,主要的原因還是年輕女性與媽媽們更容易遇到「免疫力下降」以及「接觸過敏物質」的情況。下面就讓我們一一介紹各種可能的成因吧。

外在與環境因素

換季
汗皰疹容易在春、夏之交的時候來訪,盛夏或是梅雨季的時候也很常發生。台灣的夏季普遍濕度、氣溫變化大,身體反應跟不上外界的轉變,就可能引起皮膚疾病。
接觸清潔藥劑
長期接觸清潔劑裡的化學成分,也有機會引發皮膚病變。除了媽媽們以外,醫療業、清潔業、餐飲業這些需要頻繁手部清潔的職業,得到汗皰疹的機率也會高一點。
鎳、鈷、鉻等引發過敏
燕麥、巧克力、堅果等食物裡面的「鎳」、「鈷」、「鉻」這些微量金屬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不建議汗皰疹患者食用。另外項鍊、手鍊、手錶等金屬飾品,最好也可以暫時摘下來喔。

個人免疫因素

睡眠不足與情緒壓力
常常說「熬夜是美容的大敵」,其實熬夜與情緒壓力造成的免疫力下降不只反映在臉上,身體、四肢的皮膚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因此醫生往往建議汗皰疹患者吃好、睡好、放輕鬆,自然就可以痊癒。
賀爾蒙變化
有的女生在月經來之前,會有皮膚發癢、長痘痘的狀況。月經伴隨的賀爾蒙變化,會導致皮膚表面的免疫力出問題,也是汗皰疹常見的因素之一。
個人與家族的病歷
如果本身或家族中曾經有人得過「異位性皮膚炎」或其它濕疹類的疾病,也比較容易得到汗皰疹。這和環境、個人體質與家族遺傳的交互影響有關。

中醫的觀點


中國古代醫典將汗皰疹記載為「浸淫瘡」、「螞蟻窩」,形容它「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中醫的觀點認為因為體質濕、熱,脾虛(消化功能差),新陳代謝下降,導致囤積在體內的水氣、熱氣排不出去,在皮膚才會出現這樣的表徵。

最後

還記得當初醫生看看我的手,自信滿滿的說:「你這個小case啦。」汗皰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病,醫生大多都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因此它雖然惱人,但大家也不用太擔心。今天先簡單認識汗皰疹的基本資訊,下次就來分享一些治療跟預防的小撇步吧!

傳送門:
汗皰疹可以根治嗎?哪些食物應該忌口?一起認識汗皰疹的治療、飲食調整,與幾個止癢小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