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過後冷空氣逐漸南下,雖說涼爽的天氣相當宜人,但值得留意的是,秋冬時節也同時是國人腦中風的高危險期。在氣溫驟降時,人體的血管會跟著收縮,不僅造成血壓升高,也增加了中風的風險,特別是患有高血壓與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族群需要特別注意!

根據衛福部國人十大死因調查,腦血管疾病多為國人10大死因的2~4名,平均每年都有1萬多人因腦血管疾病而離開。隨著近年腦中風似乎有年輕化的傾向,中風不再只是中老年族群才需要關心的疾病,除了多加注意日常生活飲食之外,也可以事先了解中風可能的原因與症狀,確實辨認中風前兆 ,便可能在身體狀況惡化之前及時送醫、有效控制住病情。

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小編將為各位讀者們介紹可能造成腦中風的原因,還有腦中風症狀及送醫、治療後可能需要注意的要點。由於腦中風容易留下程度不同的後遺症,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失能後的生活更會帶給病患與家屬莫大的壓力以及負擔,希望在螢幕前的大家都能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謹慎看待腦中風。

什麼是腦中風?造成中風的原因為何?


腦中風是指因腦部的血管破裂或是被血塊堵塞,血液與氧氣無法被送到腦組織中,導致該區腦細胞因缺氧而壞死。當腦細胞死亡,便會影響到該大腦區域所管轄的意識、感官以及肢體功能,若未能接受及時治療,則可能導致手腳無力、言語困難,甚至殘留中至重度殘障、喪失日常生活的能力或是死亡。

腦中風依據其成因主要可分為2大類,約有80%屬於腦部血管堵塞的「缺血性腦中風」;另外20%則為腦部血管破裂的「出血性腦中風」。此外,作為腦中風前兆的「暫時性腦缺血發作」也經常被一起列出討論。

以下將這幾種中風成因分類列出,在本小節末段還有自我檢測中風前兆 的小清單,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缺血性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又稱作「腦梗塞」,是因為大腦血管內壁因血栓等阻塞不通,造成大腦缺乏血液供應而出現中風症狀。

腦血栓

當腦部的血管發生粥狀硬化,也就是血管內壁因脂肪堆積、內膜增厚,導致血管硬化、狹窄,就容易形成腦血栓、引起血管阻塞。

像是高血壓、糖尿病都容易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有這類疾病的朋友請務必定期回診、隨時掌握病情。

腦栓塞

當中風原因是身體其他部位發生的栓子進入腦循環,使腦血管被血液帶來的血塊堵塞,這種情況則稱為「腦栓塞」。

常見的栓子來源可能是心臟或是顱外大血管所形成。

出血性腦中風

出血性腦中風是由腦內的血管破裂、使腦組織被血塊壓迫、神經受損而出現中風症狀。

此種中風類型多數以高血壓引起,死亡率高於缺血性腦中風,一般好發於40~70歲的病人。

腦出血

主要誘因是血管硬化加上突然飆升的血壓,容易發生在中年後的男性、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或者忙碌、情緒起伏大、用力解便等情況下也可能發生。

蜘蛛膜下腔出血

蜘蛛膜下腔出血好發於45~65歲,病患比例以女性較高。常見原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部位主要在腦實質外,蜘蛛膜下腔內。典型症狀是突發性的劇烈頭痛、嘔吐、畏光等,

此類型雖只佔腦中風比例的5%,但由於動脈瘤多是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高階檢查中發現,很難被提早診斷出來,破裂前也幾乎不會有明顯的警訊及徵兆,致死率是所有腦中風中最高的。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

暫時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腦部血管暫時阻塞,導致仰賴該條血管供血的腦組織短暫缺血。

雖說小中風症狀一般會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且通常不會留下後遺症,但要注意的是,小中風為缺血性腦中風的前兆。經過國民健康局委託研究(奇美醫院神經內科 林慧娟醫師)顯示,竟有將近10%的小中風患者,會在7天內發生中風。如不即時接受妥善診療,小中風可能一再發作,增加嚴重腦中風、心臟病發和死亡的危險性。

只是,根據衛福部調查,40~64歲中的3.41%,以及65歲以上者中11.6%的民眾,雖然都曾經疑似有發生小中風的徵兆,但其中卻有多達36.9%的患者都未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可見多數民眾對於中風前兆 的輕忽。

提醒各位讀者,不論小中風症狀持續多久,都應該立刻去急診,最好能留院一、兩天密切觀察和診療,預防小中風復發或病情持續惡化。

自我檢測──你是否有小中風發作的徵兆呢?

以下附上7項小中風症狀自我檢測項目,如果你正符合、或曾經符合任一項可能是小中風的症狀,都應該盡速到醫院進行檢查!

  • 突然的頭痛
  • 突然暈眩、失去平衡感
  • 突然舉步困難
  •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甚至看不見
  • 單側手腳、臉部突然發麻、無力
  • 突然覺得話說不清楚,或是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 曾有以上症狀,且症狀持續不到24小時

哪些人可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


腦中風的高危險群包括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有腦中風病史者等,其他像是家族遺傳、肥胖、血脂或膽固醇過高、抽菸等危險因素也都可能和腦中風有關。

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幾乎有一半的中風個案都有高血壓的狀況,若自身有高血壓、甚至三高的狀況,請務必要定期檢查和每天按時服藥,以防腦中風。

中風前兆 、症狀有哪些?


衛福部呼籲民眾牢記「FAST」辦別中風口訣,以辨識中風的初期症狀,把握及早送醫治療的機會:

F──Face臉部
請患者微笑或觀察患者臉部表情,左右兩邊是否對稱。

A──Arm手臂
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臂是否會無力、垂下。

S──Speech說話
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患者是否能清晰、完整地說出句子。

T──Time時間
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明確記下發作時間後立即送醫,爭取腦中風治療黃金時間。

中風了怎麼辦?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


中風類型中,以缺血性中風最為常見。而根據腦中風相關研究顯示,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在發作後3小時內獲得血栓溶解劑治療,便能提高腦中風患者的康復機率、減少殘障等後遺症程度。因此在出現中風前兆 、症狀後,應立即撥打119請救護車送至設備完善之醫院,爭取治療時間。

等待救護車前來時,應保持鎮靜,並遵守以下幾個要點:

  1. 讓患者側躺、將麻痺的那一側朝上,避免嘔吐物、分泌物等進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2. 將病人身上的緊身衣物如領帶、內衣、皮帶等解開,並確保患者呼吸道順暢。
  3. 隨時注意患者的意識程度、呼吸、心跳變化、四肢的運動以及感覺狀況。

等候的同時,也應該避免下列行為,以免導致病情惡化:

  1. 禁止搖動、任意移動患者,移動頭部可能造成腦部出血狀況加重。
  2. 不為患者墊過高的枕頭,以確保呼吸道順暢。
  3. 禁止餵食患者,避免吞嚥困難造成吸入性肺炎。
  4. 禁止服用血壓、血糖藥物,急遽的血壓、血糖變化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預防中風,你該注意這5點


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腦中風雖然可怕,所幸大部分的中風都是能夠藉由積極控制三高、調整日常生活的習慣來預防的。

以下為各位讀者們整理出了幾個大方向,只要把握這些原則,就有助於減少中風的風險,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維持健康生活型態

健康的生活型態不僅能夠預防中風,也是杜絕慢性疾病、健康長壽的根本,建議大家從平常就要養成三餐定時,飲食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三少一高」,以及充足睡眠的好習慣,減少身體的負擔。

此外,控制體重也是改善高血壓與預防中風的一大重點,一般來說,男性腰圍宜控制在<90cm、女性則為<80cm。若能適當減重,預期每減少10kg的體重,血壓就約能降低5~20mmHg,推薦讀者們可以維持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來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遠離菸、酒威脅

直接吸菸、被動吸入二手菸以及過度飲酒,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

香菸中的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不但容易使動脈粥狀硬化惡化、也會讓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增加中風的風險。每天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將高出不吸菸的人5成、中風的機率更增加超過2成。如果有任何戒菸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求助衛福部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

除了香菸之外,據世界中風組織表示,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個中風患者,都有飲酒過量的問題。由於情緒起伏激烈也容易影響血壓,建議中風高危險群的朋友把握飲酒不過量的原則,保持情緒穩定為佳。

按時監控三高慢性病

三高易導致動脈硬化、產生血栓,若發現有三高問題,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積極做好血壓、血糖、膽固醇的控制,並規律服用藥物,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定期健康檢查不可少

為了及早發現身體異常,建議大家每年都需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的讀者,除了驗血、觀察3高指數等一般檢查項目以外,也可以考慮頸動脈超音波、甚至腦部CT(電腦斷層)和腦血管MRI(磁振造影)等項目。

除了自費的健康檢查之外,也可以利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給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危險因子檢查,有需求的讀者不妨可以點選衛福部官網連結確認: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89

留意容易使血壓升高的行為

除了上述要點之外,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容易使血壓不經意升高的習慣。小編在這邊替大家整理出了4點最常見的行為以及改善方式,確認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小心犯了這些毛病吧!

  • 過度勞累、情緒起伏過大都容易使血壓升高,讀書、工作時適度休息,並保持心情愉快,才有助於維持穩定的血壓。
  • 如廁時若過度用力,血壓會突然上升,增加中風的危險性。建議如果經常有便秘的困擾,可以多喝水、攝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並養成定期排便習慣。
  • 沐浴時若使用過熱或過冰的水溫,都會使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建議洗澡時以淋浴為主,水溫則設定在36~40℃為佳。
  • 半夜起床上廁所除了影響睡眠品質,其實也容易影響血壓、使血壓升高。建議可以的話,就盡量減少夜間如廁的次數吧。

中風患者的復健


腦中風發作後的3~6個月內,行動能力恢復最快,可說是復健治療的黃金期。如果能夠把握黃金復健期,並積極配合醫療人員的指示,就有很大的機會能降低中風副作用、回復正常生活。

一般來說,復健治療從住院期間就會開始,治療內容可包括以下3種。

  1. 物理治療:協助患者學習翻身、移位、行走等活動能力
  2. 職能治療:協助患者訓練手部功能,及進食、穿衣、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
  3. 語言治療:協助患者恢復理解與表達的能力,及訓練患者吞嚥功能。

治療將持續至患者出院後,直到患者各功能皆回復到最佳的狀態。此外,也需注意曾中風過的族群應避免長期臥床,並依身體狀況維持適當運動量;有3高慢性病者,則需按時回診,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容易再次引起中風的危險因子。

總結

看完了本篇文章,你是不是對中風有了更多了解,也更加明白預防中風的重要性了呢?

腦中風雖然可怕,但大多數的中風,都可以透過維持健康生活,以及定期健康檢查來預防。萬一自己或親朋好友疑似出現了中風前兆 或是中風症狀,也請務必保持冷靜、迅速送醫,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就有很大的機會能夠痊癒!

希望本次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下篇文章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