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喝手搖杯犒賞自己,應該會認為在飲料中追求健康是否搞錯了什麼。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紅茶本身雖然有非常多樣的健康效益,但是一旦加入少許鮮奶,一切營養都將化為泡影,變成香醇有熱量,依個人口味不同,可能有點甜的含糖飲料。
奶茶見證了三個世紀,如今台珍珠奶茶也成為世界聞名的台灣特色飲料,但今天就讓我們本著追根究柢的精神,探討在紅茶中加入鮮奶到底是福還是禍。
紅茶跟鮮奶都是好東西,怎麼可能混在一起就變差?
無庸置疑,在紅茶中加入鮮奶的作法據說自十七世紀傳到歐洲,在中國的精美瓷器中注入熱水沖泡紅茶,然後才加入鮮奶是上流社會之間不成文的禮節。時尚往往上行下效,大航海時代更讓奶茶蔚為風行。
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愈多數人遵循的法則未必愈接近真相,而且你可能早有自知之明,將奶茶當作生活中的小確幸,不過姑且來探討一下箇中原因。
單喝紅茶的好處
在愛茶者的眼中,紅茶的好處一時三刻也說不盡。
淡雅的香氣令人興起思古之幽情,琥珀般的色澤彷彿流動不定的天之工藝,入口滑順清心,回甘的醍醐味使齒頰留香……在陸羽寫下千古流傳的茶經三卷前,茶葉早就已經在中國及印度文化中扮演著養身及治病的角色。
茶葉含有很多有助健康的活性藥物成分,尤其是抗氧化物和維生素特別豐富,研究已經確認喝茶能降血壓及膽固醇、強化心血管、抗老化、防蛀牙等等的效果,就連過去咖啡因可能導致鈣質流失的缺點,也因黃酮類化合物抑制骨質疏鬆的效果而改觀。飯後解膩喝茶,只要不多喝到失眠,500毫升到1000毫升都是目前公認安全的攝取量。
然而,以上的健康基礎都建立在還沒加鮮奶之前。
鮮奶怎麼了?
先來個老生常談,奶精和鮮奶雖然名字有重複,可是營養價值卻有天壤之別,所以今天不討論奶精做的奶茶,只以鮮奶茶為主。或是你喜歡說紅茶拿鐵也可以,總之就是紅茶和鮮奶加在一起的東西。
鮮奶本身是非常營養均衡的食品,才有資格從原本的五大類食物中硬生生獨立出來,演變成現在的六大類食物,畢竟是初生之犢唯一的營養來源,缺東缺西的話小牛可就長不大了。
鈣質估計是鮮奶最有名的成分,青春期的骨骼長高和步入中年後的骨質疏鬆都在鮮奶的守備範圍內。從人類可吸收的必需胺基酸,既可當碳水化合物又可促進腸胃蠕動的乳糖,直到鈣、磷為首的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讓鮮奶得到「天然的營養聖品」之稱。因此鮮奶本身並沒有壞處。
自從有個小型研究將健康女性分成三組,一組喝開水,一組喝紅茶,一組喝奶茶,結果發現喝紅茶的那一組有動脈擴張的跡象,有望緩和心血管疾病,喝奶茶的一組卻沒有顯著變化。
於是研究人員認為鮮奶的營養成分中,酪蛋白之類的蛋白質會和茶葉的兒茶素複合,創造出奶茶獨特的濃郁口感和香味,卻因此使得兒茶素的健保效益失去意義。即使是全素的素食者以豆漿取代鮮奶,因為蛋白質相似的原因,也會出現相同結果。
這意味著紅茶的營養價值與奶茶的口感,你只能二選一。
難道我們不應該喝奶茶?
你要是這麼問我,我會說:「喝啊!為什麼不?」
除非你不愛喝奶茶,或是有乳糖不耐症而碰不了乳製品,這種喝了會糟糕的體質。
否則雖然囉哩囉嗦地提供科學研究的推論,但是一旦要應用到人類身上時,就必須面臨更加複雜的人心問題。
歸根結柢,科學的理論是把世界的規則簡化再簡化,希望能預測未來。可是只要你回顧至今為止的歷史,就會知道前人的論點必將被後人推翻,就像哥白尼之前的時代,太陽繞著地球旋轉可是普遍認同的常識,或是相信著世界的四大元素是地、水、火、風。
所以雖然我很鼓勵六大類營養均衡的重要性,但是不需要太在意什麼東西不行吃,怎樣的飲食安排最好,斤斤計較是否達標每日建議攝取量,五穀根莖類2碗、水果4份、蔬菜5碟、蛋豆魚肉類5份……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一天少攝取的營養推遲一、兩天再補回來,就不致於造成大礙。
奶茶也是如此,真的沒必要為了茶葉曖昧的療效放棄生活中的小小樂趣。
不過要是你很不願意鮮奶茶沒好處,可以試試不放鮮奶,改加檸檬或蜂蜜,體驗俄羅斯人習慣的紅茶喝法。
不然就回歸原點,乾脆改喝純的綠茶吧!未發酵的綠茶含有的兒茶素比烏龍茶或紅茶都還要多,咖啡因卻較少,更加適合欲喝茶養生的你喔。
結論
奶茶得以風靡在大街小巷,得歸功於它獨具一格的迷人口感、唾手可得的方便性、中國飲茶傳統的淵源及世界的文化交流。
當養生風潮漸起,自然會出現奶茶無益的說法,然而養生或健康是很多方面交互影響的綜合結果,以現在的技術來說,要做出好或不好的二元評價幾乎不可能。
如果你發現加了鮮奶的紅茶才能予你滿足,大好的情緒對健康的助益說不定輕輕鬆鬆就讓鮮奶從紅茶中取走優點變得微不足道呢。
該不該在紅茶裡加鮮奶,請別想太多,交給你當下的直覺判斷吧!
最後,祝你有個美好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