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找會家暴的人交往。」
「要是發現對方有家暴傾向,趕快分手就好了。」
每當家暴的新聞報出來,身邊總會出現關於家暴的一番討論。雖然你我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但應該沒有人能夠否認,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家暴或者恐怖情人的受害者。我們沒辦法斷定一個人會不會家暴,不過可以從所謂的「DV氣質」來判斷可能性高不高。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家暴的相關話題吧。
延伸閱讀:
分手吧!?📣教你分辨恐怖情人&遇到恐怖情人時你應該學會的斷捨離大全,從此拒當愛情俘虜❗️❗️
什麼是DV氣質?
日本把家暴稱為DV(Domestic Violence),形容家暴傾向強烈的恐怖情人叫做DV男、DV女,而他們身上常見的人格特質,就是所謂的DV氣質。會用氣質兩個字形容,就表示這些特質不怎麼外顯,表面上可能一切正常,但從中找得到一些蛛絲馬跡。
常見的6種DV氣質
- 意志力薄弱
- 擅長控管自己的情緒
- 控制慾強,嫉妒心重
- 喜歡講道理,不喜歡被質疑
- 平常彬彬有禮,對下位者卻態度傲慢
- 先入為主的觀念強,難以改變對別人的評價
DV氣質的8句常見台詞
「我就說吧?」、「聽我的就對了」:不容許別人質疑自己
「我是為了你好」、「只有我最了解你」:對親近的人精神綁架
「還不是都你害的」、「明明就是你的問題」:遇到挫折立刻怪罪他人
「那個人腦袋有問題」、「你不要跟那種人來往」:基於偏見而攻擊或看不起別人
當然啦,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個性急躁,就說他違反交通規則;同樣的有DV氣質的人,也不代表一定會成為家暴的加害者。如果小倆口相安無事,建議就不要想太多吧。但如果你最近覺得他的行為不太對勁,就一定要繼續讀下去。
家暴的定義與類型
《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的家暴定義,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重點在於身體暴力以外,無形的暴力也算在家暴防治的範圍喔。
- 身體暴力
- 毆打、踢踹、賞巴掌、丟東西、抓頭髮、掐脖子……
- 精神暴力
- 做勢毆打、限制外出、刻意無視、出言侮辱、大吼大叫……
- 性暴力
- 強迫性行為、強迫墮胎、拍攝不雅影片……
- 經濟暴力
- 斷絕基本生活費、強迫對方辭職、不准對方找工作……
根據相關研究,身體暴力型的家暴可以依照嚴重程度與動機等等因素,分成四種不同的類型。
- 低暴力型
- 約占5成,暴力的嚴重程度、次數、危險性都比較低。
- 酗酒高致命型
- 約占2成,因為酗酒導致的重度暴力,甚至語出恐嚇要殺害對方。這類型加害者的犯罪與暴力傾向不限於家人及伴侶,本身有犯罪紀錄的情況也很常見。
- 高暴力高控制型
- 約占2成,暴力程度最致命、危險性最高。有很強的占有欲與控制欲,而且還會掌控被害者的日常生活,這會讓恐懼深植在被害者心中,並且真的感到自己有生命危險。
- 邊緣高控制型
- 占不到1成,加害人屬於「邊緣型人格」,容易感到極端的嫉妒、焦慮而情緒不穩。這類型可能不會直接對伴侶施暴,但嚴重的話會以自殘、殉情的方式來威脅對方。
男性家暴受害者
在家暴事件當中,大部分都是男生施暴,但其實女生也可能成為家暴的加害者。如果兩人的關係是男生比較弱勢,女生可能會看準男生不敢還手,而對男友老公毆打、丟東西,甚至用武器攻擊等等。根據統計,有6分之1的男生曾經遭受某種形式的家暴,但是只有20分之1的人會求助。
家暴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因為扭曲的童年經歷,讓他從此觀念偏差……」、「因為個性衝動,所以一時無法控制情緒……」每當家暴新聞、犯罪事件發生,施暴者的這些經歷和特質都很容易被大做文章。但即使是再壞的人,再怎麼邪惡的行為,背後也是有很多看不見的因素影響,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的。試著站在客觀角度了解原因,真正遇到狀況時,或許就能採取更理性的行動。
意志力薄弱
說過要認真找工作,卻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是有賭博、酗酒,甚至用藥的習慣,明明已經破壞自己的人生,卻沒辦法下定決心戒除。除了環境因素,這樣的人本身也多少有「意志力薄弱」的問題,只要使用過一次暴力,從此就難以踩下剎車。
當然找工作、戒酒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一定也需要支持和鼓勵。但如果你們很常為了這些話題吵架,大大小小的衝突醞釀起來,最後都可能變成家暴的導火線。所以如果對方有很明顯的壞習慣是你看不慣的,那在交往階段就要先想清楚:自己有辦法改變對方到什麼地步,以及該不該繼續介入對方的人生。
習慣推卸責任
心理學有一種叫做「投射作用」的防衛機轉,意思是把不愉快的事實歸咎給環境或他人,藉以正當化自己的立場。其實翻成白話文,就叫做推卸責任,找人出氣了。
例如,家暴的人可能會說:「都是因為他大呼小叫,我才出手的。」對他們而言「別人逼我的」這句話就好像芝麻開門的咒語一樣,只要講出口,就可以輕易通過良心和道德的窄門,把本來應該要有的罪惡感,通通拋得煙消雲散。
渴望控制與支配
家暴的加害者對另一半及家族有很強的控制欲,雖然嘴巴上不一定會直接說出來,但是他們過度的關心與干涉,往往讓人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好像只被當成物品看待一樣。
還有些人的控制欲是隱性的,他們不會對人指手畫腳,反而樂意為伴侶犧牲奉獻。雖然他們不要求具體的回報,但在內心深處會希望對方像自己一樣「守規則、盡義務」,而這些規則都是他一個人默默決定的。一旦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累積起來的情緒就會從「不滿」變成更可怕的「遭到背叛的感覺」了。
尊卑觀念強烈
我們不可能完全知道一個人在想什麼,而某些人的腦海裡,就是深植著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也不覺得自己的暴力有什麼問題。而從對待店員的態度,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尊卑觀念,也就是歧視別人的刻板印象強不強烈。即使平常溫和有禮的人,在面對店員的時候,也有可能不自覺顯露出另一面。
願意跟店員說聲謝謝,用有禮貌的口吻說話的人,比較容易體恤他者、產生情感共鳴,所以不容易主動施暴。相對的,習慣對店員刻薄、傲慢的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尊卑觀念,而且會把這種觀念套用在伴侶與家人身上。這種類型遇到衝突時,得了理就不會饒人;而如果是自知理虧,恐怕也不可能乖乖低頭認錯,訴諸暴力的機率也會跟著變大。
童年家暴經驗
我們應該都不難想像,小時候是家暴受害者,或經常目睹雙親肢體衝突的人,從此「暴力」這種方式也可能烙印在腦袋裡,變成一種隱藏指令。而也有很多相關研究指出:家暴的悲劇是會複製的,許多家暴事件的當事人,在童年就有類似的經歷。
相對而言,曾經經歷過一段不好的童年,但長大後反而更努力的去愛別人,懂得體諒、寬恕,這樣的人也就值得我們更多的尊敬和鼓勵了。
遇到家暴怎麼辦?
就像前面提到的,台灣有一半左右的家暴事件都屬於輕度暴力,家暴加害者給人的印象比較接近「一時失控的普通人」。這等於同時告訴我們「再普通的人都可能使用暴力」,並非會家暴的人都是凶神惡煞,即使個性再溫順的人也有暴走的可能性。而僅僅一次的失控,就會對兩人的關係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
當然啦,沒有人吃飽閒閒會去懷疑另一半。只是當雙方衝突逐漸升溫,甚至第一次的暴力就這樣發生了,這時一定要壓抑害怕的情緒,趕快回復理性。沒有必要感到太驚訝,因為站在你面前的不是暴力狂,只是一個失控的普通人而已。初犯的時候大部分人或許會選擇原諒,可是一旦狀況變本加厲,那求救就是比忍耐更勇敢也更正確的作法。
最後
家暴會在受害人心中留下非常巨大的陰影,這個陰影不僅來自皮肉上的疼痛,曾經深愛的家人對自己展現出這麼赤裸裸的惡意,也會成為難以平息的傷痕。至於家暴救助有社工、警政、醫療等各種管道,它們都整合在24小時服務的家暴性侵防治專線113當中。遇到家暴先冷靜下來,並且鼓起勇氣撥打113就對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