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參加聚會,不過更喜歡一個人的時刻?

喜歡深入討論議題,卻對聊八卦避之唯恐不及?

和剛見面的人無話可說,但是在好朋友面前滔滔不絕?

在人多的場合不說話幾乎是內向者的招牌標籤,只要沒人cue,完全可以從頭隱身到最後。

在以表現自己為正常現象的當代社會,內向的人往往要費力披上外向者的皮,彷彿承認「做自己」只是嘴上說說的口號。

不論是你自己,還是你的同事、朋友、家人,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你更瞭解關於「內向」的知識。

內向性格分析


要解釋內向的性格特徵,勢必要與「外向」做出區隔

內向的人在大多數人眼裡可能有安靜、喜愛獨處、三思而行的印象,和善於炒熱氣氛、求新求變的外向者相較之下就會顯得冷淡許多。

事實上,在1996年的研究發現到內向性格或許與D4DR基因有關。D4DR被稱為「尋求新奇的基因」,因為D4DR編碼出多巴胺的受體蛋白,而多巴胺在人體內主要是掌管興奮和快感的神經傳導物質,使令人渴望刺激的源頭。

因此在生物學上,內向與外向者的差異在於他們所生產的多巴胺受器的敏感度

對於多巴胺的感受強,就能滿足於一點點的刺激,比如說獨自一人看書,或者光靠自己的內心活動、思考問題就能發現樂趣,表現出我們稱之為「內向」的性格。在大多數的社交場合與形形色色的他人接觸,大量情報需要處理,如此一來刺激成為負擔,對內向者來說反而不是件舒服的事。

外向者的神經在這方面正好相反,由於對多巴胺較不敏感,會去追求提升多巴胺水平的活動,像是冒險、創新、社交、變化,對外向的人來說這種程度的刺激才剛好可以得到滿足;反而在孤獨或無事可做的期間,很容易厭倦或感到無聊。

人類基因的解碼工程仍是如火如荼的進行式,我們也許能從少許的研究成果合理推測性格來自遺傳。雖然後天有機會改變,但是硬要一隻喜怒不形於色的貓咪表現得跟小狗一樣熱情如火,不僅失去各自的特色,違心的行為累積壓力,不利於心理健康。

值得一提的數據顯示,內向與外向的人口約是1:1。換句話說,在強調自我推銷和溝通合作的社會上,外向的性格彷彿主流文化般眾所注目,在很多方面受人歡迎,對比之下的內向卻隱含負面、消極的意涵,甚至被誤解為孤僻或冷漠,不利於社會人格發展。殊不知外向的人其實根本不比內向的人多,只是內向者無聲的吶喊沒有受到關注。

如果要用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分辨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就在兩方的思考方式,內向的人傾向分析事物的「失」,而外向者更優先考慮事物的「得」

內向者的十大特徵

1、獨處也不覺無聊


內向的人擅長與自己對話,懂得自省並沉浸於一個人想像的樂趣中。對他們來說,獨處是在社交或任何不適合自己的事之後,安慰乾涸心靈的綠洲。

就如同外向者在冒險與變化的社交生活中從外界汲取活力,內向者藉由無人打擾的時刻尋求內在的治癒,也不太會因孤獨而感到寂寞。

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嗎?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2、富有想像及創造力


內向的人通常各式各樣的思緒此起彼落,想多了自然會別出蹊徑,浮現難以聯想的新奇點子。而且因為內向者不會洋洋得意,即便無人注目,仍然會默默用行動證明。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旦把作品端出,往往就會優秀得令人大跌眼鏡。

3、做事專注且細膩

因為喜歡獨自一個人,沒有世間吵嚷干擾,更能定下心來專注,因此會注意隱密的事實,做起事來一絲不苟,能將一件事鑽研得淋漓盡致。

不過由於集中注意力也要消耗精力,很討厭做到一半被打斷,所以如果分心,效率往往大打折扣

內向的人在真理的道路上求深不求廣,凡事追根究柢,沒有滿意前可以不斷向下探索。

4、善於傾聽與觀察

傾聽是溝通的重要工具,而內向者不喜歡隨隨便便的應答,與其說願意靜下心聽你大吐苦水,不如說傾聽更符合他們本性。

口齒伶俐的人不見得是溝通高手,但是溝通高手必定善於傾聽,因為唯有瞭解對方心意才能感同身受,分擔煩惱。尤其在需要相互體諒的感情關係中,傾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當朋友分享不愉快或難過的事情時,內向者不會跟著一鼻孔出氣,反之他們很有耐心的聽完整起事件,然後客觀的分析各種原因和善後方式,所以特別值得作為朋友信任的對象。

5、談話喜歡有重點


內向者不太會漫無目的談天說地聊八卦,更偏好有意義、有深度的交流,最愛給出一針見血的建議。就算遇到不熟的兩人獨處,且都沒人開口的尷尬狀況,內向的人不太常主動破冰。

其實這不一定是社交障礙,只要給他們一個必須表現友善的理由,而是因為他們不認為保持愉快的交談有其必要,甚至覺得沉默的間隔令人安心。

他們可以理解打招呼是禮貌表現,沒有特別過節通常有問有答,如果觸及有興趣的話題,甚至打開話匣子大發議論。

雖然有點像藉口,不過他們不是不會說,只是不想說。如果有辦法讓他們理解「聊天」本身就有與人增進感情聯繫的意義在,很可能成為看起來外向的內向型人。

6、獨特的思想與自信


內向者的內心遠比表面所見的波瀾壯闊。挖掘之前顯露在外的只有冰山一角,交心之後便會為你展現獨一無二的思想世界。

因為想得多,能站在客觀角度解析自己,清楚知道擁有多少或需要什麼,強大的內心也是內向者的優點之一。

7、三思而後言

外向的人靠講話幫助思考,藉由外界回饋理清思路;內向的人思考時傾向沉思,從過往經驗中尋求解答

聽到一句話,他們有時除了字面意思,還會同時考慮字裡行間是否話裡有話,考慮怎麼解決問題,怎麼回答合意。由於要處理大量資訊,完成可能會需要一些延遲。

爭執時靠著冷靜的理論,不因生氣而破口大罵;已讀之後過許久才回復一個貼圖;比起口頭說明,更喜歡訴諸文字。這些都表現了內向的人三思而後言的謹慎心態。

8、只求知心好友

與其和數十名交情淺薄的朋友保持聯絡,寧可只和志同道合的數人來往。

內向者明白人與人的聯繫可以很脆弱,也可能很堅固,當有了不確定性,就代表會承擔風險。

就如同前面提及內向者會先考慮事物的「失」,他們在體會得到朋友的好之前,會先想到失去的可能,於是內向者多數怕生、慢熟。當你敲開了外層的冰霜,說不定就會發現內在熾熱的火光。

9、活在當下


內向者擁有自己的世界,就像在繁忙又追求高效的現代中遺世獨立的桃花源,懂得放慢生活的步調,享受日程表中留白的美好。

乍聽之下悠悠哉哉,然而他們其實也有追逐的目標,甚至比一般人深知「效率」的真諦,因此他們正確認識到努力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才能自信滿滿的兼顧兩方。

10、具備領導者與天才潛質

一般人的觀念中領導者要在眾人面前發言,外向總是更加適合,其實善於傾聽、觀察、分析、計畫的內向人格更能做好帶領團隊共同進步的角色。有名如比爾蓋茲、巴菲特、賈伯斯都是「看似外向的內向人」。

天才總是孤獨。的當然世界上存在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然而偉大的藝術作品或科學理論源自於個人思想,這種單人創作的活動必須在獨處、沒有任何打擾的情況下進行,而只有內向的人能安心於獨處的時光。

如果內向的你想變外向……

如果你想成為外向者,就不要朝成為外向者努力。

怎麼說呢?有三個理由。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內向絕對不是缺點,順從本心找到可以發揮長才的場所,肯定會比戴著面具過日子來得更快樂,而且獲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是截至今日,科技還無法從基因層級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不只技術尚未達到,可能還會面臨一些倫理上的議題需要更深入的討論。

於是,內向者就算模仿得再怎麼像,骨子裡還是內向。接觸過的一百人都以為你很外向,你也無法和天生的外向者一樣享受社交冒險,從交際中汲取能量,只能藉由和自己相處的自由回復活力。

最後,就算單純以「看起來很像外向者」為目標,也實在太過籠統,因為外向不見得能精確描述,是活潑、健談,還是朋友眾多?目標模糊和好高騖遠都會導致一事無成的結局。

因此,你應該從可能辦到的目標開始,不要以成為外向者而努力,而且任何人本就不能、也不該成為其他人。

俗話是技多不壓身,要是學會自在變換的能力,又能適時把握獨處時間消解外向假面造成的壓力,那可就兩全其美了。於是就有接下來的一點建議。

將社交視為一門必修學問


培養與人聊天、溝通的技術,可以從日常聊天開始。

人與人的交流主要是靠語言,也就是聊天的本事,如果沒有靈機應變的天分,就只好靠後天努力了。

待人和善只是第一步,經常微笑、主動打招呼、關心周遭大小事、追逐流行……鎖定其中一個目標,敦促自己完成。

像是每天和二十個街上不認識的人點頭微笑,搭電梯時告訴同事早上看到的新聞或氣象預報,或是跟著朋友追同一部電視劇。

如果藉此開啟對方的話匣子就方便了,你可以發揮傾聽的本事讓對方感到被關注,預期講話停頓的時機插入讚美、感想或疑問,引導對方說得更多。談到專業的領域,自己主動發表議論也是可以的,只是如何拿捏說話平衡可能需要經驗和練習。

聊天就像人與人之間的接球遊戲,兩人到多人都可以參加,甚至一個人也可以做想像訓練,目的就是盡可能增加接到球的來回次數。

現在隨處可見教溝通或說話的書,也可以看些輕鬆的談話節目學習主持人的應變技巧。既然聊天是遊戲,那麼練習肯定就會變厲害。

結論

內向沒什麼不好,也請不要認為所有事情埋在心裡的性格不適合與社會接軌,因為許多公認的成功者屬於內向性格,所以在意社會評價的話,就相信自己有成為下一個風雲人物的資質吧!

無論積極或消極的理由,想擁有外向的優點都能提高競爭力,只要願意投入心思,很可能瞬間就超越一般喜歡社交的人了。

或者保持原樣也很好,世界的精彩是由獨特的每一個人共同組成。有時心態轉變後回過頭來,所有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祝你有個美好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