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愛讀書的孩子,父母總是非常的頭疼困擾。
學校的功課總是要三催四請才非常不情願地去做…。
你是不是也抱有這樣的煩惱呢?

學習方式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種

在說明孩子的教育方式前,我想先說一下關於我朋友的故事。
他有兩個兒子,哥哥小學五年級、弟弟四年級。雖然兩兄弟在完全一樣的環境下成長,對於學習的意識卻完全不同,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大不相同。

討厭學習的哥哥


哥哥放學後回家從來不先做功課,總是打開電腦一邊看YouTube一邊專心的學摺紙,摺出的龍和鳳凰連鱗片都可以數得出來的感覺,已經可以說是專家等級了。
或是有些時候,自己看著影片做一些實驗、電路板、或是練習b box,偶爾也看著昆蟲標本畫一些素描。透過網路學習了各式各樣的知識,宇宙的誕生、人體的組織構造、或是達文西的數個發明他都可以如數家珍一般詳細的說明。
還有他喜歡的捕蠅草、豬籠草或是螳螂也一樣透過網路詳細的了解。
他每天都開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完全不需要去補習班。

認真學習的弟弟


與哥哥不同,弟弟放學後總是先做好學校的作業,再接著做補習班的習題。這些都結束之後休息30分鐘,再接著一個人到補習班去,上國文課和數學課總共兩小時的課程結束然後回家吃晚飯。
晚餐時間後首先完成學習日程表,再接著練習英語會話1小時。之後以聽力訓練為中心,有時候還會做3分英語演說的練習。
一週去補習班兩次、珠算班兩次、書法和英語會話則各一次。對我來說真的是非常辛苦、緊湊的日程,弟弟卻完全不覺得有這麼回事,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優等生。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認為哥哥已經沒法救了,於是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了弟弟身上。連同哥哥的份一起,把錢大部分都投入在弟弟的教育費上。

孩子的學習是為了父母的滿足感?


「希望讓他成為一個用功學習的孩子」,這種心情我能夠理解。
但是根本來說,孩子們到底是為了甚麼而學習的呢?
不論是那是什麼,答案都不會是「學習」本身這件事
雖然這麼說,但我們確時常忘記學習只是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對於這樣的情況大致上我的感覺是,父母自己停止了思考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產生。
深入思考孩子的未來太麻煩了,乾脆就像大家一樣,把孩子送去補習班,除了可以學習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定力、自己也有時間休息,這樣想的父母其實也不算少數。
根本來說,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從各種各樣的測驗方式來看,學習已經目的化了。
這樣就更加脫離不了「為了學習而學習」這樣的模式。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說一次,學習只是一種「手段」而已,並不是我們最初要達成的那個目的。

父母讓孩子學習的目的


那麼,讓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為了進好高中、好大學嗎? 還是為了將來能夠進一家好公司呢?
進了好公司之後,孩子會變得如何呢?
或許我們已經先幫孩子預設了立場,但誰也無法保障這就是最安全的結果。
進入好公司的目的是「賺很多的錢來過上好生活」
但是認為「認真讀書」=「進入好公司」的話,那可能想的太過容易。
說實話,上班族的薪水能夠達到讓生活無虞的程度也是有點難度的吧。
在這邊打個比方:
如果我們不把好大學、好公司當作目的,而是把成立一家好公司當作目的的話?
那麼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使用的手段一定也會會有所不同。
所以「成立自己的公司」這個目標或許就漸漸地變得沒有這麼困難了。
與其培養一個在國、英、數各方面都可以達到平均點的孩子,應該也去看見只有一項專長但卻出類拔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未來必定也能發光發熱的!

總結

父母會有這樣想法,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如此,而產生了一種集團心理嗎?
或著是我們都被媒體洗腦了?

與其得到社會上普遍的「成功」,不如先求「簡單平靜的日常」
比起「變得幸福」,不如先想如何「不要變的不幸」
或是被這些價值觀驅使?

少子化的競爭什麼的,比起這些更重要的還是「孩子想要做的是什麼?」、又為什麼會想要做這件事,身為父母應該去思考那樣的事情才對。
因為未來父母不在了之後,孩子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最後,祝你有個美好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