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害怕喜歡上他,因為我不想受傷……」
「他不在身邊,我會很想他、想知道他過得怎麼樣,可是如果見面,又覺得心煩,只想推開他」
「他真的是那個『對的人』嗎?」
「我為什麼會這樣,我到底怎麼了?」

渴望被愛、想要更親近,然而關係一旦親密到一定的程度,又很想抽離。

在<妳的存在好像可有可無!妳的他是逃避型依戀嗎?>中,介紹了有關逃避型依戀(或者是「回避型依戀」),而本篇要介紹的「恐懼型依戀」又是什麼呢?

說不定看完這篇文章,你會對自己或他人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喔!

兒童與成人的依戀模式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在年幼時期,與父母的接觸、互動情形,會逐漸產生在情感、心理上的依戀型態,而且不只存在於兒童時期,還會持續影響到成年後與其他人的親密關係之中。

關於感情依附/依戀模式的介紹,推薦閱讀:你的感情依附風格是什麼?戀愛中的關係大探討!

而逃避型依戀屬於兒童的依戀類型,「恐懼型」、「疏離型」兩種,是由逃避型依戀變化而來的成人依戀模式。

依據「逃避(親密)」、「焦慮(被拋棄)」這兩者的程度,能將成人的依戀模式分成四種的型態,分別如下:

安全型依戀:對於親密關係不會感到害怕,亦不會太過依賴。(低逃避、低焦慮)
癡迷型依戀:不喜歡受到冷落,常常擔憂會被拋下。(低逃避、高焦慮)
疏離型依戀:害怕與人親密,難以打從心底信賴他人。(高逃避、低焦慮)
恐懼型依戀:既畏懼與人太過親密,但又盼望與人親密、想要依賴他人。(高逃避、高焦慮)

「逃避」程度高,表示關係越靠近,越容易感到不舒服,想要逃離;反之,則表示,在很親暱的關係中感到很自在。
「焦慮」程度高,代表只要對方沒有關注自己,就會感到非常不安、很害怕被拋棄,非常依賴他人,需要別人照顧自己的情緒;反之,則代表不太擔心對方會離開,也不需要對方時時刻刻的關注。

恐懼型依戀的特徵


恐懼型依戀者跟自己獨處會感到焦慮,想要跟某人拉近關係,但是當關係好到超出某個範圍,卻又備感壓力,害怕會被拒絕、被傷害,又只想要一個人待著、不願跟人相處,所以避免跟人有所接觸,結果不只傷了自己的心也傷害了他人。

雖然想要試著去信任別人,卻又無法打從心底相信,人際關係很不穩定,在遠離與親近之間不斷掙扎。所以,對於對方的任何一個反應都會放大檢視,一個眼神、一個跟平常不一樣的舉動都會看在眼裡,「他剛剛反應好冷淡,我是不是做錯什麼了?我不想被討厭……」內心的焦慮小劇場大爆發一直演不停,表面卻還得裝作若無其事。

因此造就了恐懼型依戀者多疑的傾向,一不小心就會被他人的言行舉止給刺傷,雖然不太會、也不喜歡說自己的事情,但內心深處還是渴望被理解,非常地矛盾

恐懼型依戀者的自白


以下是恐懼型依戀者遇到狀況的小劇場。

跟朋友約好要出門,卻在當天被臨時取消。
「他是不是不想跟我出門?唉也對啦跟我這種人一起出門玩,肯定不會開心的嘛😢😥😰」開始不斷負面思考、鑽牛角尖,寧願自己孤單,也不願意更人親近,因為怕被傷害。

覺得很寂寞、很難過,導致對方想跟自己聊心事時,恐懼型依戀者心裡只想把話題扯開。

恐懼型依戀者該怎麼辦?

想靠近又怕受傷害,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脫離矛盾的迴圈?

給自己認同感


所謂的「給自己認同感」,指的是「對於本身的存在、價值給予認同」。

由於恐懼型依戀者對自己太沒自信,跟人相處會一直處於不安的狀態,所以建議給予自己「認同感」,讓自己可以慢慢地接受自己。藉由給自己鼓勵,來提高安全感,改變原本極端又矛盾的想法、減少逃避他人行為的出現次數。

那麼具體來說,該怎麼做呢?推薦參考看看這篇內容:【建立自信】原來沒自信是因為這樣!5個建立自信的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說出自己的感受


假設明明約好要一起出門,對方卻放你鴿子。
這時你可以練習看看先別急著裝作無所謂、疏遠對方,而是告訴對方你的感受「我很想跟你出去,可是你突然又說不行,我覺得很難過」。

你可能會覺得有些難以啟齒,不過或許你可以選擇用文字訊息表達,而不是當面說,至少會變得簡單一些。

最後


在童年時期,未能得到父母的關愛,都有可能會造成兒女不穩定的依戀模式。
長久下來的心理影響,是沒辦法說變就變的,所以也不必太過著急,慢慢來也沒關係,以適合自己的步調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