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這個知名的身心科疾病,大家是不是感覺好像在那裡聽過,卻又對它不是那麼理解呢?其實思覺失調症在2014年正式改名,以前的病名就是你我都耳熟能詳的「精神分裂症」。

而不論叫做思覺失調症還是精神分裂症,這個疾病都值得我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這篇文章會向大家介紹思覺失調症的原因、症狀以及治療方法,並為你解開關於思覺失調症的常見迷思!

思覺失調症是很常見的身心疾病


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思考」和「知覺」難以調和,精神陷入混亂的狀態,在身心科當中也被認為是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大家最熟悉的,也許就是思覺失調症常常出現在新聞版面,做為犯罪者精神狀態評估的結果,同時也引起不少輿論的波濤。

根據2021年的統計,在台灣領有「慢性精神病重大傷病卡」的20萬名病人當中,大約有5成,也就是10萬人左右屬於思覺失調症。這個數字比世界平均值的0.7%還低,可以解釋成台灣人的精神比較健康;也可以說是有很多潛在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還沒有就醫得到適當的治療。

從世界平均值看來,每100個人當中,就有不到1個人罹患思覺失調症,而且有8成的人都是15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所以說,思覺失調症這個名字並不是只會出現在社會新聞版面,而是比想像中都還貼近你我的日常生活喔。

不只幻聽!思覺失調症的症狀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幻覺、幻聽這些「陽性(正性)症狀」,其實還有一些比較不明顯的「陰性(負性)症狀」同時也可能造成「認知機能障礙」影響生活!

陽性症狀:幻覺、幻聽、被害妄想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走在路上,有個不認識的路人迎面而來,突然朝這裡看了一眼。一般人或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可能只會納悶是不是自己的臉上沾到了什麼。

然而在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眼中,來自外界的一點刺激,就有可能觸發妄想或幻聽的開關。例如他們可能會覺得「我被路人監視了」並毫不懷疑的把這樣的想法當真;或是覺得「那個人在講我的壞話」甚至在腦海裡傳來路人的聲音,即使實際上根本不可能真的聽到路人講話的內容。

覺得好像電影的情節嗎?其實思覺失調症或者精神分裂的疾病,之所以令人感到好奇甚至恐懼,就是因為這個我們以為只會出現在電影小說中的疾病,實際上真的存在的關係。反過來說,在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腦中,一直存在著類似這樣「虛構情節實際上演」的恐懼,也因而對身心造成非常大的負擔。

當然了,每個思覺失調症的病人,表現出的行為症狀都不會完全相同。思覺失調症的其它症狀還包括:認為自己的行動被腦袋裡的另一個聲音控制,或者思考和講話的內容支離破碎、沒有邏輯等等。像這類型的「旁人眼中的怪異舉動」,就被歸類在思覺失調症的陽性症狀。

陰性症狀:情緒表達困難、無精打采


既然有明顯的陽性症狀,當然也有相對不容易察覺的「陰性症狀」。思覺失調症的陰性症狀,可以用「某樣東西不見了」這句話來形容,更具體一點就是失去了「情緒起伏」或者「熱情和動機」

在日常生活當中,一般人會感受到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可能很難從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表情或行動察覺。不僅會對工作、學業感到無力,連本來從事的興趣也可能丟在一旁,並且拒絕與人溝通交流,在旁人看來,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

提到「精神分裂」四個字,相信有人可能會聯想到暴躁、情緒不穩定的形象,甚至認為病人具有攻擊性,是潛在的犯罪份子等等。然而從以上提到的陰性症狀就知道,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甚至可能比一般人更加膽怯、溫和,因此絕對不能跟「危險」或「犯罪」畫上等號。

認知機能障礙:健忘、無法集中


思覺失調症的陰性和陽性症狀,可以歸類成疾病對「心」造成的影響,或者說是精神和情緒方面。而其實思覺失調症也有可能影響「腦」的功能,就像銀髮族的「認知機能障礙」一樣,導致注意力、記憶力、判斷力下降,對生活造成不小的衝擊。

如同上面提到的,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容易對生活、工作失去動力;而有時候不只是「不想做」,而是因為認知機能障礙,所以做起來「有困難」。具體的例子像:手邊的東西進行到一半,突然忘記自己在做什麼;或是大腦沒辦法處理新的情報,導致開會時一直狀況外……等等。

雖然每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症狀都不相同,但是理解以上這些可能發生的情況,也讓自己有辦法釋出更多瞭解與包容。如果你是病人的朋友或親人,同時也要鼓勵他們進行積極的治療喔。

一般來說,思覺失調症的陽性症狀有辦法較快透過藥物改善;陰性症狀和認知機能障礙的病情則容易拖得比較長。一部分的理由,是因為許多人只有在陽性症狀出現時才去看身心科,尤其青春期的孩子的情緒化舉動,更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以上介紹的思覺失調症症狀,希望能幫助大家提早發現病情!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很容易復發的疾病,而隨著復發次數增加,康復的時間也可能拖得越來越長。即使如此,思覺失調症終究只是一種身心「失去平衡」的狀態,既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傷,也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只要從藥物和心理復健這兩方面勤加治療,就一定可以恢復原本的生活步調!

抗精神病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為主的治療,可以有效減輕幻覺、妄想等陽性症狀。這類型的藥物就像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要長期服用才能發揮功效,而不是等到症狀變嚴重後再來吃。除了對症治療的抗精神病藥物之外,根據每個人的症狀不同,也可能用一些抗憂鬱、幫助睡眠的藥物來輔助。

至於藥物治療會持續多久呢?因為每個人的病情不同,無法一概而論,藥量的增加、減少也必須經由專業醫療人員判斷。當然藥物治療也會伴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這方面必須和醫生充分溝通,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步調。

心理復健與非藥物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積極接受各種訓練與諮商,幫助患者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也是思覺失調症治療很重要的一環。具體的項目包括:

  • 疾病知識教育:了解自身病情的相關知識
  • 生活技能訓練:透過角色扮演等實際演練,培養人際關係與社交的技能
  • 手作療法:從事園藝、料理、木工等輕度工作,恢復正常的生活能力
  • 認知行為治療:和心理治療師對談,解決病人實際遇到的心理問題與情緒困擾

最後

「思覺失調症絕對有辦法康復,藥物可以幫助減輕痛苦,但長期來說,這個人需要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光采、價值,並對未來抱持正向的態度。」

「單單只有工作上的成就是不夠的,你需要朋友、你需要興趣,最重要的是對生活的熱忱。」

「一個期望積極康復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的決定』。親友、醫師會在一旁幫忙,但你必須是規劃航路的那個人,當自己那艘船的船長、自己人生的作者。」

曾經身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現在是身心科醫師的丹尼爾費雪(Dr. Daniel Fisher)在走出病情之後,終身推動思覺失調症的康復運動,以上是他在專訪當中,給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訊息。就用這幾句話,做為今天文章的結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