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常會喝酒嗎?喝的頻率又如何呢?如果你屬於不太會喝,一杯下肚就臉紅頭暈的類型,那或許就會很好奇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體質。「遺傳問題」、「缺乏某種酵素」、「沒辦法代謝酒精」,這些常見說法其實大致上都沒錯。如果你想再深入了解一點,就鎖定今天的主題「酒精不耐症」吧。
酒精在肝臟的代謝過程
首先,我們喝下肚子的酒精會在腸胃被吸收,其中約不到1成會隨著呼吸、尿液排出體外,9成以上的酒精最終都會被運往肝臟,準備加工處理。乙醇(酒精)在肝臟會先轉換成乙醛,乙醛再轉換成乙酸,最後乙酸分解為能量以及對人體無害的水與二氧化碳。
「乙醇→乙醛→乙酸」這大概就是整個酒精在肝臟代謝的大概過程,而酒精不耐症的問題,其實是出在其中「乙醛→乙酸」的這個步驟喔。
酒精不耐症與乙醛
所謂的酒精不耐症,就是指個人因為天生體質,難以代謝「乙醛」而引起的各種症狀。
把乙醛轉換成乙酸,需要一種稱為「乙醛去氫酶」的重要酵素,一般也叫它「ALDH2」。ALDH2酵素會受到基因影響而變弱,這在西方人身上很罕見,但在東亞則有3到4成的人有這樣的基因缺陷,台灣人的比例更高達47%,高居世界之冠。
重點來了!這個乙醛是具有毒性的,甚至被WHO列為一級致癌物,可不是什麼好東西。根據研究指出,同樣是每天喝一到兩罐啤酒,酒精不耐症的人罹患呼吸道與消化道癌症的機率,就比普通人高出40倍。
酒精不耐症的症狀
酒精不耐症的人喝酒容易臉紅,就是因為缺乏ALDH2,代謝乙醛的功能低落所導致。高濃度的乙醛逐漸累積在體內,刺激自律神經使血管擴張,所以皮膚表面才會看起來紅紅的。很多(尤其是愛喝的)長輩認為喝到滿臉紅通通就表示代謝好、「氣血通暢」,事實上這反而是代謝不佳、毒素累積的結果。
不只如此,高濃度的乙醛還容易引起噁心、嘔吐、低血壓等全身性的症狀。因此對於酒精不耐症的人而言,酒的印象可能完全不是「微醺」、「放鬆」,反而只有酒精中毒的惡夢而已。
酒量可以練嗎?
接下來也是大家可能會好奇的問題:「多喝酒量就會變好嗎?」從結論來講的話,長期喝酒的人酒量的確會變好,乙醛的代謝能力也會上升。但限於天生體質無法改變,靠長期飲酒增加的酒量最多只有2成,而且真如字面上是爆肝換來的。
一旦遇到濃度高、難以代謝的酒精,肝臟會啟動一種叫做「MEOS(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的緊急回路。大家知道肝臟本身有解毒功能,而MEOS就是將乙醇判斷為毒物,並以毒物的路徑來處理它。固定飲酒會讓MEOS活化,進而提高乙醇的代謝率。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人長期飲酒過量,肝臟就會把酒精「列入黑名單」,並且用極端的手段來消滅它。MEOS這個方式雖然簡單快速,也不會有乙醛堆積的問題,可是不僅對肝臟的負擔非常大,而且到頭來還是會產生不少對健康有害的氧化物。因此酒精不耐症的人,還是不要對它抱有期待。
酒精不耐症也有優點!
讀到這裡或許容易讓大家誤會,好像酒精不耐症的人喝酒才會出問題,一般人就沒事一樣。其實我們說「喝酒傷身體」主要還是指長期乙醇過量,這大多發生在有飲酒習慣,甚至酗酒傾向的人身上,而當然只有基因完整,酒精代謝能力正常的人,才會比較喜歡喝酒。
至於酒精成癮的壞處,以眾多嚴重的肝疾病為首,消化系統的破壞、大量自由基讓身體慢性發炎,乃至影響日常生活等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換個方式思考,「不容易成癮」就是酒精不耐症最大的強項。
我適合喝酒嗎?OK繃簡單檢測
那如果是平常不怎麼喝酒的人,要怎麼樣知道自己有沒有酒精不耐症,對酒的承受度強不強呢?這裡提供大家一個簡單的「OK繃測試法」,需要準備的只有一塊OK繃與70%消毒用酒精而已。
- 使用70%的消毒用酒精,噴在OK繃內側,把紗布完全浸濕
- 把OK繃貼在上臂內側皮膚柔軟的地方
- 經過7分鐘後取下OK繃,觀察皮膚的顏色變化
- 再過10分鐘後,觀察皮膚顏色的復原狀況
- 拿下OK繃時皮膚就變紅
- 你的體質對酒精很敏感,完全不適合喝酒!
- 拿下OK繃後10分鐘內皮膚變紅
- 酒精對你造成的影響比較明顯,所以不建議喝酒。
- 從頭到尾皮膚都沒有變紅
- 身體對酒精沒有特別反應,可以正常小酌。
血液酒精濃度計算
即使是酒精不耐症的人,難免還是會遇到不得不喝的場合。這裡提供計算血中酒精濃度的參考公式與對照表,幫助你掌握適當的飲酒量:
血液酒精濃度(%)=(飲酒毫升數×酒精度數)/(體重公斤數×833)
例如體重50公斤的人喝下一罐酒精6度的500毫升啤酒,就是(500×6)/(50×833),結果約等於0.072。對照下面的表格,其實就已經進入微醺期,算是開始醉了。
另外,這個表格是以酒精代謝正常的成年男性為標準製作的。但是酒精的承受度會隨著體型、性別與年齡改變,所以女生與酒精不耐症的人,參考飲酒量就必須再嚴格一點。(小編自己是酒精不耐症的男生,覺得瓶裝啤酒是極限,喝完已經很不舒服。)
血液酒精濃度(%) | 參考飲酒量 | 特徵 |
---|---|---|
清醒期(0.03~0.05%) | 啤酒(1瓶以內=600毫升) 日本酒(1合以內=180毫升) 單份威士忌(1杯=30毫升) | ◆適合小酌程度 ◆皮膚變紅 ◆感官稍微遲鈍 ◆超過0.03%就構成酒駕 |
微醺期(0.06~0.10%) | 啤酒(1到2瓶) 日本酒(1到2合) 單份威士忌(2到3杯) | ◆開始感到醉意 ◆思考與自制力下降 ◆體溫上升、心跳加速 |
酩酊初期(0.11~0.15%) | 啤酒(3瓶) 日本酒(3合) 雙份威士忌(3杯) | ◆講話聲音變大 ◆情緒容易激動 ◆站立不穩 |
酩酊期(0.16~0.30%) | 啤酒(4到6瓶) 日本酒(4到6合) 雙份威士忌(5杯) | ◆難以正常思考與交談 ◆呼吸加快 ◆頭暈、嘔吐 |
爛醉期(0.31~0.40%) | 啤酒(7到10瓶) 日本酒(7到10合=1升) 威士忌(1瓶) | ◆無法自行站立 ◆意識矇矓 ◆喪失語言能力 |
昏迷期(0.41~0.50%) | 啤酒(10瓶以上) 日本酒(1升以上) 威士忌(1瓶以上) | ◆完全喪失意識 ◆大小便失禁 ◆呼吸頻率變慢、力度加深 ◆有生命危險 |
酒精騷擾是什麼?
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日本的職場充滿了應酬文化,下班與同事的居酒屋行程也是常態。因此他們發明了「酒精騷擾(アルハラ)」這個詞,和職場騷擾的嚴重程度相當,專門指下班後發生在酒席間的霸凌行為。
除了灌酒、拚酒這種理所當然的NG行為,只要無視本人的意願勸酒,或是因為對方不喝而冷嘲熱諷,都符合酒精騷擾的定義。自己喝到不省人事,讓沒醉的人花心力照顧,也是很失禮的舉動。
遺傳體質決定了酒量的好壞,而要喝到幾杯才算得上「酒鬼」每個人的答案也都不同。雖然一開始提到「不得不喝的場合」,但無論是從科學還是常識的角度來看,強迫別人喝酒都是很要不得的行為。不管在什麼情況,都絕對不可以逼酒精不耐症的人喝酒。
最後
其實小編個人覺得「酒量」這個講法不太好,因為把抽象的東西量化之後,就免不了一番無意義的比較。「酒品」才是判斷一個人的關鍵,而我認為最高級的酒品,就是時時為不喝酒的人保留一份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