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遮三醜」可說是現代審美觀下的產物,覺得肌膚越白越好,看起來孱弱、蒼白無血色更是有種病弱感的仙氣美。但這樣子的價值觀,很可能會讓人們輕忽貧血的嚴重性。貧血雖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但是對於貧血的原因、定義及症狀大部分人就不是很了解了。貧血的症狀大至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必須依靠輸血而活,但小至頭痛頭暈、疲倦等等很難被發現的症狀,因此常常被忽略。這篇文章小編要來跟你一起了解貧血是什麼、是如何引起的,又是如何影響人體,一次告訴你讓你好好正視它!

延伸閱讀:【改善手腳冰冷】了解手腳冰冷原因 這些方法讓你對症下藥 揮別手冷腳冷

貧血是什麼?貧血的定義


妳有貧血嗎?又或者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有貧血的問題嗎?其實在血液疾病當中,貧血是最普遍的,佔了全球人口的1/4,大約有十億人患有缺鐵性貧血,而女性患者又比男性還多。貧血的標準為何,還有貧血程度的依據是什麼?貧血的定義可以參考三個數據:血液中的紅血球(Red blood cell, RBC)、血色素(Hemoglobin, Hb)或平均血球容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其中一項低於參考值便為貧血。

常見是以血色素的標準來看,成年男性如果低於13.0 g/dL,成年女性低於12.0 g/dL,就為貧血。而貧血又可以以血容積來做分類,小於80fl為小球性貧血,大於100 fl為大球性貧血,80~100 fl則是正球性貧血。

人類的正常紅血球壽命為120天,只要在供需上失衡,就有可能會導致貧血。雖然貧血的定義簡單,但是貧血的成因卻有可能錯綜複雜(疾病、遺傳……都可能造成),千萬不可輕忽貧血,找出貧血的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往往更重要!常見的貧血症狀包括頭暈、頭痛、精神及體力變差、疲倦、臉色唇色蒼白……。

貧血6種類介紹&原因

貧血可依照「血球製造缺陷」及「血球流失過多」分成兩大類。而「血球製造缺陷」當中包含: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惡性貧血四種。「血球流失過多」則有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兩種。接下來就跟小編來看看這一共六種貧血的介紹!

血球製造缺陷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所有貧血種類中台灣最常見的類型 。鐵質攝取不夠、鐵質吸收障礙、慢性失血等等因素都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的症狀有疲倦、有時感覺喘、心悸、臉色蒼白、手指甲凹陷成匙狀或是失去彎度等等。

經血過多、喝茶類過量、或全胃切除手術過的族群都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哺乳中的媽媽或是孕婦因為鐵質的需求增加,若沒補充足夠的鐵質,也會提高缺鐵性貧血的風險。

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又稱為地中海型貧血,是一種慢性、隱性遺傳溶血性的貧血症,沒有傳染性,卻無法根治的血液疾病。男女併發機率相同,並好發於地中海沿岸而得名,雖然叫做地中海貧血,在大陸長江以南、台灣、東南亞卻也算是常見到的疾病之一。全台約有6~8%的帶因者,其中對生活較無影響的為4%的甲性(α)帶因者,其餘極少數的2%為乙性(β)帶因者。


圖片來源:iHealth

地中海型貧血為小球性紅血球低血紅素貧血,醫學上會依據血液中血紅素的濃度來分類重度、中度、輕度三類程度上的輕重。α地中海型貧血的輕度患者,通常有輕微貧血症狀,重度則會有脾腫大的情形。β地中海型貧血的輕度患者也是些許貧血的症狀會發生,但是中度患者則會有骨頭畸型、肝脾腫大,偶爾需輸血的情況。而β地中海型貧血的重度患者則是會有生長遲緩、黃疸、骨頭畸型、肝脾腫大等症狀,並且需要一定頻率的輸血,但是也因為需要常輸血的關係,容易引起血鐵質沉著,使得心肌病變、內分泌失調、肝腫大,到後期則有可能發展為心臟衰竭(20~30歲)。

再生不良性貧血

再生不良性貧血為一種骨隨衰竭的疾病,除了貧血之外,白血球血小板的數量也會不足,所以病患除了貧血症狀,更容易出現感染及出血的狀況。雖然這類型的貧血不足以致命,但是白血球及血小板低下則可能會導致敗血症及嚴重出血而危及生命。此類型貧血的症狀為臉色蒼白,無心悸等其他的症狀。依照骨隨的造血功能衰退程度,可分成「非常嚴重」、「嚴重」及「非嚴重」三類,就算一開始被評斷為非嚴重類型的患者,也是有可能在治療中惡化為嚴重型,所以要特別積極的採取追蹤與治療。

惡性貧血

惡性貧血又稱做「巨紅血球母細胞貧血」,是一種阻斷人體吸收維生素B12導致貧血的疾病。典型的惡性貧血導因於,胃的胃壁細胞無法產生足夠的內在因子,而使得B12的吸收受阻礙。兒童有可能因為基因遺傳而患得惡性貧血,成年人則有可能因為遺傳或是年紀所導致胃分泌變少,或是因為自體免疫而存有抗壁細胞的抗體、抗內在因子抗體。惡性貧血的患者多為女性(二比一),並多在40歲之後發病。

血球流失過多

溶血性貧血

因為體內的紅血球壽命縮短、過早被破壞掉,而骨隨來不及製造出相對應的血球量,供需不對等就會導致溶血性貧血。溶血指的是紅血球被破壞的過程,血液當中出現溶血反應,大量的紅血球減少,讓大量的血紅素滲到血液裡,此時負責造血的骨隨受到刺激,會開始提高造血的效率,可達到平常速度的6~8倍。但如果溶血太嚴重,超過骨隨自行造血可以覆蓋的程度,就會出現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可分為遺傳以及後天。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可分成紅血球細胞膜異常(遺傳性球形紅血球症…)、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異常(海洋性貧血、鐮刀型貧血…)、紅血球酵素異常。而其中因為紅血球酵素異常而溶血的,有台灣常見的蠶豆症(G6PDD),患者的紅血球因為缺少特定酵素,容易受到氧化物質攻擊而溶血,嚴重有可能發生急性貧血。
後天原因則包括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輸血後溶血性貧血(血型不合、罕見的血型因子…)、新生兒溶血性貧血(母子ABO血型不合)、化學物質(元素中毒)引起或是其他疾病或手術所引起。

出血性貧血

出血性貧血顧名思義,是因為大量出血而造成的失血性貧血。可以分成慢性與急性。常見像是因為外傷而導致的大量出血,而體內器官出血像是消化道、腸胃道、痔瘡出血……,長期持續或是反覆出血就會引發慢性出血性失血。另外女性生理期時因為經血過多,也會造成出血性失血,千萬不要覺得排出的血量越多,便是排毒排得越乾淨而放置不管,嚴重可能會因為貧血而影響生活。

容易貧血的族群


那些族群容易貧血呢?

  • 貧血家族基因史
  • 吃全素食、偏食者
  • 喝咖啡、茶過量
  • 孕婦、哺乳女性
  • 消化道、胃功能不佳或潰瘍
  • 食用過多加工食品
  • 藥物濫用
  • 經期血量較多的女性

就算是健康的身體,如果發現自己是以上的族群也需要多注意,以免讓自己承受貧血的高風險。

總結

導致貧血的原因可以簡單也可以非常複雜,所以如果檢測出貧血,找出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人以往只知道貧血的症狀會頭暈、想吐,可能只要吃鐵劑補補就好,但都忽視了背後相關可能的疾病,找出病灶才是最重要的。貧血是台灣常見的血液疾病之一,看完這篇文章你是否更了解貧血了呢?多關心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健康,好的生活才可以延續下去!
祝你有個健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