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快要截止的工作纏得不能正常休息?

砸了大半天的時間面對電腦卻沒有一丁點的進展?

如果你也在為這類問題煩惱不已的話,主要關鍵就是工作效率降低了。

本篇文章將告訴你5個關鍵,希望能為給你一些幫助。

1.簡短劃分時間


人類專注力15分鐘一高潮,6次是所有人的平均極限,所以連續專心的時間最多也不能超過90分鐘,大學或專門學校的講習常常是一節90分鐘便是因為如此。

「狀態正好的時候不繼續工作太可惜了!」的確,狀態好的時候可能一小時就做完平常三小時的工作,但是兩小時毫不休息地持續作業,卻只完成到四小時的工作量,單位時間的效率就下降了。

想著「現在才不是休息的時候!」一邊埋頭工作,大多數時候卻會因為專注力不足,無法正常發揮,甚至可能兩小時也玩不成半小時就該結案的任務。

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番茄鐘工作法」是一個著名的控制專注力方式,要做的事情很簡單。

「25分鐘作業+ 5分鐘休息」為一個單位,重複4組(30分鐘x 4)後,將在2小時內累積成30分鐘的大休息。

也就是「將任務以25分鐘為單位分割」的時間管理術。偷偷提一下,因為實行此法之後效率大幅提高,廣受社會公認的成功人士有許多都採用這種方式處理事務。

現在連專用的App都有人設計好,下載安裝就能簡單使用;不然去買個廚房定時器,時間設定為25分鐘。我是覺得用百元商店的廚房定時器更簡單有效。

番茄鐘工作法的重要內容有以下兩點:

  1. 除了事先決定好的任務,不做其他的任何事
  2. 時間一到,就算任務還沒完成也停止工作

我還是考生的時候,便是假想正式考試一學科90分鐘的方式來學習。即便才學到一半,只要時間到了便準時放下書本,畢竟正式考試時也是如此。真心想要專注的話,「嚴守時間」的緊張感絕對不可或缺。

專注區間

在此專注的短短25分鐘內,「開始」和「結束」又是特別專注的兩個區間。目標在「開始」和「結束」的專注區間完成更多事,休息也是必需的。

每一波專注浪潮來臨,即使偶爾從應該集中注意力的對象暫時分心,恢復精神工作的時候專注力會繼續上升。在專注力落到谷底之前適當加入休息並不是「浪費時間」,在需要專注的作業間隙小憩一番就和運動後要休養一樣,屬於一套完整的流程。

但得小心休息太久還是會導致專注力下降。小學以鈴聲區分上下課,除了午休,其他的下課時間多是5~10分鐘。如果休息時間在拉長,專注力降到谷底,要再次專注在學習上就會變得更難,所以鈴聲的間隔設計其實也是用心良苦。

2.適合休息的時機

柴嘉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

訣竅是將休息的時機放在「最不方便離開的地方」,就是在應該再多堅持一下就會有重大突破的時候,他斷在不該斷的地方。雖然不可思議,但這麼做休息前後的作業內容卻銜接得更順暢。

這是由俄羅斯的心理學者柴嘉尼提出關於記憶的性質:「未完成的工作或中斷的工作更容易喚醒回憶,反之已完成的工作容易忘記。」

戲劇在高潮時進廣告,或開始下期預告;連載漫畫總是斷在精彩的地方,懸念留待下周再續。這些也都是利用柴嘉尼效應的例子。

至於用於處理任務的具體方法,比如說一浮現好點子便停手中場休息,一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便進入中場休息。

這時就算在休息,你的思緒依然會不斷飄向「那個問題應該……」,而處於待命狀態。這樣子休息完要打開專注力的開關也會比較容易。

一直做到適合結尾的地方完結,就像是電腦切斷電源的關機狀態,要重新開機必須花上不少時間。為了在休息結束立刻集中精神,要像電腦睡眠一樣保持隨時都可以啟動的理想狀態。

3.換個工作場所


注意力無法集中的一個原因,乃是「對環境感到厭煩」。

可以的話從自家換到咖啡廳、家庭餐廳或是圖書館。在家裡也可以從書房改到客廳或廚房等等,只是換個房間也有同樣的效果。場所改變,外部刺激隨之改變,就可以回復專注力。對我來說,快睡著的時候用這方法也似乎也很有提神效果。

参考文章:「想破頭也毫無頭緒!這時你需要去星巴克的理由」

4.把雜念記在紙上


工作到一半腦中出現不相關的念頭,就會在意得難以專注眼前的工作。

想把這些雜念趕出腦袋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寫在紙上,如此一來便不必掛心在其他事務上,才能集中精神完成必須的工作。

寫下來就安心,容易忘記,在舒解不愉快情緒的。因此工作時,把專用的筆記用紙準備在一旁吧。

5.放鬆心情


最後一點簡單卻重要。

專注在「專注」這件事,理所當然就無法專注在該做的事上。

專注力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會自然產生。「怎麼辦要開工了!」神經繃太緊害得全身緊張,反而不能發揮出高度的專注力。

「先做再說」大約以這種程度的輕鬆心態開工,做一做來了心情,便能順勢專注起來。

總想等「心情來了才行動」,不管過多久都會覺得開始也有困難。人在沒有行動的時候「心情」不會來,因為心情是融入那個環境後才會逐漸燃起來的

最後,祝你有個美好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