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雙手空閒的時候總是在咬指甲?
還是說看電視的時候情不自禁用手指捲頭髮?

好吧,也許主人公並不是你,而是你的孩子,但是想要改變的心情並無二致。每次看到他沒事就把手往嘴裡放總是又氣又急,不僅在外有礙觀瞻,充滿細菌的手放僅口腔也不衛生,改善自是當務之急。

根據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咬指甲、捲頭髮其實是強迫症的一種,可能是一種心理的表現,而且遠比你自己所想像的還要明顯地主張著一個人內在性格。

  1. 為什麼會想咬手指?
  2. 咬手指的不良後果
  3. 有什麼改善的方法?

本篇文章會告訴你這3件事,歡迎看到最後。

為什麼要咬手指?

愈是平常容易生氣、三分鐘熱度、沒什麼耐心的人,愈會在壓力下出現重複抓皮膚、咬指甲、甚至是拔睫毛等自殘行為,咬甲癖也屬於其中之一,常見於青少年及兒童的口腔癖好。

或許你是完美主義者

會有這種行為的人其實多是骨子裡的完美主義者。完美,聽起來是個褒義詞,在人類進步的路上也不可或缺,可是追求極致的好,在更多時候反而會帶來傷害。

「我認為完美主義者才會重複這樣子的行為。他們永遠沒有辦法放鬆,因為工作總是無法按照他們眼中『正常的步調』進展。」蒙特婁大學精神科教授Kieron O’Connor博士,也就是此研究的主要作者說:「他們到達不了自己設立的目標,於是感到焦躁、失去耐心、心生不滿,最終導致對事物產生倦怠感。

嚴重強迫症需要治療

追求完梅的人多少有強迫症的傾向,研究團隊表明,這些動作乃是因為自身的能量無法增加生產,所導致的暫時性代償行為。症狀如果只有咬咬手指的話,除了有礙觀瞻和衛生方面的疑慮,只要自己能接受就好,並不需要擔心有什麼大礙。

「咬指甲的習慣也是積極的作用,受到刺激,或是強行壓抑情緒,有可能導致精神醫學上的適應障礙。咬指甲的欲望大部分是由於挫折或耐心不足所引發,可以說是建設性的代償行為。」

算是一個不太好的癖好吧!可是一旦嚴重到上癮似地無法自制,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會被歸類為需要治療的精神疾病。

手指問題(長肉刺、不滿指甲形狀)

指甲緣皮膚脫離長出煩人的肉刺、指甲長或過於尖銳干擾做事,就算不是極度的完美主義者,當在穿衣服、拿東西、電腦打字時總是被自己手指上的尖銳突起物刺到,那種煩躁和焦慮的感覺也難以忍受,便會有咬指甲的衝動。

正好沒有稱手的工具,而用牙齒做替代品的行為,可能是本能,也有可能是曾經看到其他人咬手指的畫面,強化做這行為動機。

發洩攻擊慾望

牙齒和指甲都相當堅硬,不僅在平常做事時方便,也是人類本能用來攻擊的武器。

然而社會有很多無形的規則和例行性的義務和責任,想做的事、想說的話被不見得能如願以償。為了保護自己產生攻擊慾望,卻不易找到情緒發洩的出口,於是攻擊對象轉為自身,用牙齒撕扯指甲,等於用破壞自身武裝的方式紓壓。

咬指甲危害健康

手上的細菌非常多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咬指甲等於讓病從口入,感冒、流感、腸胃炎病毒有部分也以手為媒介四散傳染,勤洗手、少將手放入口中、不直接接觸食物等等,落實這些基本的衛生觀念就能減少感染病菌的機會。

口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同樣充滿細菌,只要不小心在指頭弄出傷口,細菌入侵,嚴重點就可能形成「甲溝炎」。

另外唾液雖然主要是分解澱粉和幫助消化,但手指長時間接觸還是會被侵蝕。

治療咬甲癖的方法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習慣有辦法治療嗎?Dr. O’Connor說現在有兩種可能手段:

一是刺激控制療法,聚焦在問題的根源以化解完美主義所造成的精神焦慮。
二是行動療法的相反習慣訓練,簡單來說就是以另一個正面的行為以競爭方式取代負面的癖好。

刺激控制療法(Stimulus Control Therapy)

刺激控制療法是設法消除掉引發衝動的刺激因子。以咬指甲為例,就是用盡所有會讓你不想咬指甲的方法。

  1. 防止咬甲液,苦味會提醒你別吃手指
  2. 用OK蹦包住指甲,眼不見為淨
  3. 時常修剪保養指甲,或給指甲做光療,保護美好的東西是人的天性
  4. 做自己喜歡的事放鬆心情,紓解咬甲衝動

相反習慣訓練(Habit Reversal Training)

1.觸發:紀錄刺激原因

每當想要咬手指的時候,就在隨身筆記上畫一筆,可以的話將原因寫下來,可能是感到無聊、思考無自覺、或是遇上困難,直到紀錄成習慣,就能進入下一階段。

2.行動:找尋滿足感替代品

咬手指會獲得什麼?比如說指甲長出肉刺,看著心就煩,藉牙齒咬下礙眼之物後,得到完成目標以及釋放壓力後的成就感、滿足感。

我們知道咬指甲的行為需要嘴巴和手有空閒時才能發生,只要其中一方被其他事情佔據,像是吃糖果、嚼口香糖讓嘴巴有事做,或是在指尖發癢時握住衣服下襬、插口袋、或是拿起一支筆來轉,就能讓手無法靠近嘴巴做壞事。

3.獎賞:肯定任何的進步

在記錄每次咬指甲的衝動之後,將克制成功的次數也記下來,剛開始就算10次成功一次也不需灰心,而是要積極面對,習慣的改變如果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就成不上習慣了。

只要你發現克制衝動的成績比前一天進步,就適時給自己獎勵吧!在一些平常認為稍微奢侈的餐廳吃一頓,或是買杯高貴的茶犒賞自己。

4.投入:習慣成自然

只要持續有進步,就代表你正在忘記咬甲癖,紓壓管道漸漸轉移,直到無須紀錄也能習慣新行為就大功告成了。

相反習慣訓練的好處在於不必知道咬指甲或一系列強迫症的根本原因,而情緒同樣得以緩解,不易衍生心理障礙。

儘管描述習慣的轉移似乎很容易,但是習慣畢竟是習慣,慣性的力量常常讓人身不由己,因此實際做起來未必能輕鬆如願。強烈的決心是必須的,最好能明瞭自己的習慣改變將得到什麼好處。

反過來說,只要認清事實,獲得足夠獎賞和暗示,好的開始幾乎就宣告了成功的一半,改變行為模式是遲早的事。

結論

任何結果必有其因,只是我們還看不出藏在海面下的冰山有多大。但是如果咬指甲連你自己都感到困擾,而且也確實希望能夠改善的話,上面提到的方法值得一試。

如果真地戒不掉,也不必灰心,還有找醫師行藥物治療的最終手段,但是你可能要做好是否需要吃藥的心理準備。

刺激控制療法通常成效快,畢竟對策當下幾乎等於不能咬,而原本咬甲行為很可能是為了某種釋放感情的目的,強壓下來不見得好。

相反習慣訓練勢必要假以時日,卻能將情緒導向其他地方,用其他刺激散發焦慮或壓力,而不是光靠意志力把咬指甲的衝動壓制。如此一來,當有意識培養出競爭性的習慣行為,良性習慣就會取代舊的癖好,成為宣洩情緒的新出口。

最後,祝你有美好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