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言語我們平常會順口而出,實際上卻是在給自己加壓。你有沒有因為自己講的話腦袋發熱,甚至愈看對方愈不順眼?

言語引導意識


「自己關心的事物」會隨著選擇使用什麼的言語而改變。並且由於關心對象的不同,自身的情感隨之變化,這些都源自言語的力量。

不說負面的言語

假如你心中對某些事情懷有不好的想法或情感,盡可能不要訴諸口舌。朦朦朧朧的想法一旦化身言語,就等於強迫大腦去想清楚這些負面思緒。

用來轉變心態也有效

反過來說,在意或期望成真的事只要勇敢說出來就會如願以償。在想要改變對某件事的價值判斷時是立竿見影的方法。

對於討厭的職場同事


譬如說你的職場有個非常討厭的人。會這麼討厭他,是因為你下意識認為他是「討厭的」。但是理性也明白如果不想辦法和他好好相處,一定會害自己業務無法順利進行。這種場合當然只能盡早轉變自己的心態。

「真煩欸!」「好氣!」與其口吐怨言,還不如心平氣和地說:「原來他是這種人啊!」要是連這也覺得難,至少什麼話都別說。沉默是金。

重複以上的策略雖然很花時日,但對於那個人的心態會漸漸改變。剛開始就算逼緊自己也要堅持下去。

像是聽力訓練的循環撥放

言語會轉存為聲音的資訊通過耳朵安裝進大腦,對言語的印象也會一同記憶在腦海資料庫。所以一旦持續輸入,就會很不可思議地開始在大腦中生成錯覺

「啊咧?好像沒有以前那樣討人厭了?」就是心態逐漸改變的有力證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想法=資訊」,而資訊意謂著可以隨時改寫

對減肥也有效的方法


有時「想瘦下來」,但又認為運動很累人。

這時只要將「運動=累人」的內心定義改成「運動=愉快」,馬上就會感覺到效果,持續運動再也不是需要咬牙忍耐的苦差事。

把吃苦當作享受

運動要長期持續才能發揮效果,因為為了習慣運動,把吃苦當享受是很有用的思考方式。剛開始同樣得硬著頭皮撐過去。

一旦覺得「好累」,嘴巴便說:「輕輕鬆鬆!」一旦覺得「想放棄了」,便趕快告訴自己:「小事、小事!」

當然只小聲唸給自己聽就十分足夠了,不有要你用響徹體育館的音量大吼。我自身也是靠著這招培養起之前沒有的運動習慣。

浮現腦海的「累人」思緒和說出口的「輕鬆」言語,大腦在抉擇時會優先考慮化為實際聲音的一方。

自制由言語開始

只要適時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言語」,連心情都能自由控制。

比如說處於距工作的截止時間只剩1小時的狀況。選擇「只剩1小時」或是「還有1小時」,心情就會有所不同。

言語改變心情和結果

選擇前者,就會在方寸大亂和焦躁不堪間等到時間截止;選擇後者,不用說也知道心情上將會從容不迫。可能「保持平常心」的形容更為貼切。

只要有平常心助陣,自然能善盡1小時應有的價值。

結論

你覺得今天的文章如何呢?
我們平常“意識”到、感覺到的事物只占據內心的冰山一角。

而內心其餘的部分幾乎全部都是被稱為「無意識」的區塊,也就是「潛意識」。

我們必須要瞭解,在潛意識層面賦予事物的意義對情感的影響是超越想像的巨大。還有隨著我們將一些平常脫口而出的「言語」替換掉,就有可能改變潛意識中對事物的看法。

最後,祝你有個美好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