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膚色看起來很臘黃耶,是不是營養不良?🤔」
  • 「我的眼白怎麼黃黃的…?是用眼過度嗎?最近真的蠻累的……。😓」

你最近是否經常聽到這些話、照鏡子也覺得自己氣色看起來不太好呢?如果剛好伴隨著尿液顏色偏深倦怠噁心……等其它現象,那麼應該注意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狀況,可能是黃疸在搞鬼,還要小心是否為其它潛在疾病帶來的警訊!

黃疸是什麼?成因相關症狀有哪些?該如何判斷治療呢?包括與嬰幼兒相關的黃疸知識,都將在本篇為大家詳細解答,平素注重健康的你千萬別錯過以下的內容!

🙌🏻最近感到疲憊+臉色蒼白嗎?那麼推薦你這篇文章🙌🏻
【貧血改善&飲食】想要改善貧血,遠離頭痛和疲倦嗎?你該知道的貧血飲食與改善方式

黃疸是什麼?如何判斷黃疸指數?


黃疸為一種因體內中積存的膽紅素過高造成的人體異常現象。

若是肌色蠟黃、眼白泛黃,可以從「黃疸指數」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黃疸,也就是透過抽血測量每100ml中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情況,比方說若100ml的血液中含有10毫克膽紅素,則黃疸指數為10。

正常成年人類體中的膽紅素濃度約介於0.2~1.0 mg/dL之間,超過2.5~3 mg/dL則可視為膽紅素過高。而足月嬰兒的正常黃疸指數平均不超過12mg/dL。

👩🏻‍🔬 黃疸的相關檢查還有這幾種哦!👩🏻‍🔬

肝功能檢查、肝炎抗原抗體檢查、自體免疫檢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肝臟切片

黃疸的可能成因為何?


看過黃疸的概述,相信大家都發現到了黃疸與膽紅素息息相關,而膽紅素又是如何影響黃疸形成的呢?

膽紅素原本存在人體紅血球中,在尚未進入肝臟的階段被稱作未結合型膽紅素,而經過肝臟代謝作用後則會成為可溶於水的結合型膽紅素。在正常的代謝情況下,膽紅素會被送入膽道、再隨著膽汁進入消化道、腎臟,最後經由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

在這段過程中,若是負責運作的器官出問題,使膽紅素無法順利被排出,就會形成黃疸現象。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下:

✅ 溶血性貧血

儘管病患的肝臟功能正常,不過一旦藥物感染引起溶血,紅血球遭破壞後產生的未結合型膽紅素會滲透至血液中,導致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偏高無法快速被代謝,就會積在體內造成黃疸。

✅ 肝臟疾病

如果感染ABC型肝炎巨細胞肝炎……等因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或是藥物(例如抗結核菌藥影響肝功能飲酒過量造成肝硬化肝癌……等,都會影響結合性膽紅素代謝,使體內膽紅素濃度過高,進而發生黃疸。

✅ 膽道疾病

如果患有總膽管結石膽管阻塞膽管炎或是腫瘤……等症狀,將影響膽汁的流通,使膽紅素無法經由膽管與腸道順利排出體外,也可能導致黃疸現象。

由此可見,如果出現黃疸現象且膽紅素濃度過高,病患應進一步就醫檢測是否患有其它潛藏疾病,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才是治療黃疸的根本之道。

不過若是出現黃疸現象,抽血、驗尿得出的膽紅素濃度與其他檢查結果卻一切正常,那又是怎麼回事呢?可能是患者吃了太多紅色、黃色的蔬果(如胡蘿蔔、木瓜、芒果……等),導致β-胡蘿蔔素堆積、使肌膚與眼白呈黃色,這樣的話就無需太擔心囉~🥕

黃疸會出現哪些症狀?


患者主要會出現皮膚及眼白(鞏膜)發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呈灰白色……等現象。除此之外,黃疸伴隨的症狀也會隨著病因而有所不同,以下根據不同病因整理了常見的併發症狀:

症狀
肝炎倦怠感、昏迷、凝血功能變差、肝功能變差甚至衰竭
肝硬化體重減輕、疲憊、虛弱無力、食慾降低、腹部腫脹
癌症倦怠感、暈眩、食慾降低、發燒、噁心、腹痛、體重減輕
膽道疾病右上腹痛、發燒

黃疸會傳染嗎?如何治療及預防?


基本上,如果是膽道疾病、飲酒或藥物導致的肝臟疾病、先天性肝功能異常及癌症導致的黃疸是不會傳染的,不過如果是因病毒(A.B.C肝病毒、梅毒、麻疹……等)感染引發的黃疸則可能會透過飛沫傳染給他人。

💊 治療方法

如果發現黃疸現象且伴隨其它不適,請立即就醫檢查、釐清病因並接受適當的治療,避免病情加重或複雜化,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 輸血治療

針對溶血嚴重者以及血型不符患有蠶豆症的新生兒。輸血能矯正貧血,取代被敏感化的紅血球與毒性物質,移走血清中過多的膽紅素,改善黃膽現象。

② 藥物治療

如果黃疸為肝病毒所致,且已達到損傷器官的程度,應接受診斷並透過醫生開立的口服抑制病毒藥物治療,減少肝細胞發炎與黃疸發生的機率。

③ 膽道治療

如果為膽管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膽結石膽道阻塞則需接受開刀將結石取出引流膽汁切除膽囊,解決膽紅素無法藉由膽汁排出的問題。

④ 癌症治療

如檢查發現黃疸的病因為癌症(例如肝癌膽囊癌),則應接受癌症相關治療。

⑤ 照光治療

針對一般因肝功能發育不全引發黃疸的嬰幼兒,主要原理為透過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分解膽紅素,使其容易排出體外。

照光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綠稀便水份散失增加體溫不穩暫時性皮疹……等副作用,切記應保持體溫補充水分、並避免寶寶眼球受到光線直射

💊 日常預防&管理

想預防黃疸,首先可以從肝臟保健開始做起,你可以這麼做:

  • 配合常規肝炎疫苗施打
  • 不喝酒、不吸菸
  • 不隨意服用成分未明的藥物或偏方
  •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輸血及注射,也應避免共用剃刀、刮鬍刀與牙刷
  •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
🥢 護肝飲食這樣吃 🥢

日常飲食應清淡均衡、避免高鹽高糖高油脂的食物、攝取有助肝臟修復與解毒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有機硫化物、生物類黃酮、Omega-9脂肪酸)、多吃富含鋅與硒的海鮮類、堅果類、多喝水。

新生兒黃疸特點介紹


由於嬰幼兒與成人的發病標準有些許差異,因此特別針對嬰幼兒的黃疸現象做更詳細的介紹。嬰幼兒黃疸其實很常見,只要釐清原因並觀察幾天就能獲得改善,基本上無需太擔心。根據成因不同,新生兒黃疸可細分為三種:

🩺 生理性黃疸

◽️ 原因

由於新生兒的紅血球壽命較成人短,加上嬰兒的肝臟代謝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因此紅血球分解較快,膽紅素較多,進而導致較高膽紅素濃度。

◽️ 改善方法

一般來說新生兒黃疸約7~10天就會康復,不過若症狀持續且黃疸指數過高,將由醫生安排療程。新生兒在黃疸不太嚴重時,可利用照光治療促進膽紅素的代謝使黃疸指數下降。

若黃疸指數降不下來甚至持續升高,為了避免膽紅素腦病變(核黃疸)的發生,可能要接受換血治療與其它檢查。

🩺 母乳性黃疸

◽️ 原因

餵食母乳也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黃疸現象,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

  1. 母乳餵食量不足,嬰兒吸收的養分不足,進而導致排便量減少,從腸道回收的膽紅素就跟著增加。
  2. 荷爾蒙影響:母乳中含有的雌激素可能會影響嬰兒肝臟酵素活性,使膽紅素增加或延遲排出。

◽️ 改善方法

只要持續哺育母乳增加哺育量哺育次數就能獲得改善。若是泌乳狀況不理想,也可暫時改為母乳+配方奶輪替哺餵,或是48小時內暫時以配方奶哺餵寶寶,等情況改善後再改回母乳親餵。

👇🏻選擇哺餵母乳有甚麼好處?讓這篇說給你聽👇🏻
母乳有什麼優點?導致寶寶黃疸怎麼辦?如何做讓母乳發揮最大效益?從發奶秘訣、保存方法到過期母乳用途,親餵媽媽們不可不知的完整母乳攻略!

🩺 病理性黃疸

◽️ 原因

溶血問題(如蠶豆症或血型不合)、肝炎感染(如細菌或寄生蟲)及是先天性膽道閉鎖……等病因導致黃疸異常。另外,如果罹患先天性梅毒德國麻疹慢性子宮內感染,也會導致肝脾腫大,影響嬰兒肝臟的代謝與溶血機能。

◽️ 改善方法

這類病徵通常出現得早黃疸指數上升速度快持續時間長或是會併發其它症狀,如果發現相似的情況一定要及早諮詢醫師並接受治療,以免損傷寶寶其它身體(尤其是腦部,因嚴重病理性黃疸導致的核黃疸引發)機能。

👇🏻蠶豆症是什麼?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蠶豆症的7大禁忌,除了蠶豆、樟腦丸,還有哪些不能吃的食品藥物?

👶🏻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有黃疸 👶🏻

雖說嬰幼兒黃疸為一種常見現象,不過在送醫之前,各位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學習如何在家先行判斷寶寶的症狀,你可以這麼做:

  • 🔎 在自然光線白色日光燈下觀察寶寶膚色泛黃的狀況。
  • 🔎 嬰幼兒黃疸分布方向為從頭到腳,如果只有臉部呈泛黃代表症狀較輕,可能屬於生理性黃疸,若持續不退或是蔓延至全身,則應就醫檢查。
  • 🔎 用手指輕輕按壓寶寶皮膚,使皮膚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如果按壓後的皮膚依然白皙代表正常,呈黃色則代表可能有黃疸症狀
  • 🔎 觀察寶寶的尿液顏色是否變深、便便顏色是否變白
  • 🔎 注意寶寶是否有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發燒活動力低下……等現象

總結

關於黃疸的介紹就到這邊告一段落囉,希望這次的內容可以幫助大家更加掌握黃疸的病因與症狀,如果寶寶或家人出現疑似黃疸的現象,除了參考文中提到的判斷方法之外,也別忘了請教專業醫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